“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前沿学术论坛暨《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新书发布会由临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上海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前沿学术论坛暨《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新书发布会7月16-17日在上海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及来自全国的业内专家学者参会,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前沿进展、机遇与挑战等主题开展热烈研讨,并就新书的成书历程等做与会分享。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陈凯先院士以“我国生物医药迈向创新强国之路——新阶段和新思考”为题,全面回顾了我们国家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进展,并对于未来的创新研发之路给予厚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这不仅需要当前领域内领军人物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更多交叉学科背景的青年才俊成长起来,以推动此领域的不断前行。”陈凯先说。广州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国家生物数据中心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节点首席科学家兼主任李亦学教授以“生物大数据操作系统:数据密集型科研技术底座”为题,介绍了Bio-OS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推动科学研究系统化和个性化的优势和实际应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病毒演化趋势预测预警模型等研究成果。李亦学表示,保障我国生物数据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多层次生物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加速AI制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基石。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算法前沿、药学知识图谱、药物设计等诸多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报告,并与包括出版社编委在内参会的80多位参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书编委围绕该领域方向的有组织科研模式探索、教材编撰等系列工作进行了研讨。会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汇聚了该领域优势科研力量,通过推动多学科融通合作,联合研讨国家科研任务,从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流合作实践范式。
钱旭红院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技术的不断融合,药物开发将会更加快速、高效、低耗,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进药物靶标发现、合理药物设计、药物再利用等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
在人工智能深入推进并与药物研发融合的浪潮中,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而国内外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交叉融合书籍极度缺乏。新书《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由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筹)院长、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主任李洪林教授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研究员主编。本书的著作初衷主要为领域内提供系统的专著,因而召集国内外从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共计24人联手著作。
发布会上,李洪林介绍了《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的成书历程。该书2019年8月酝酿编著,2021年6月开始写作,于2023年6月底正式出版发行。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李洪林教授、李诗良研究员、胡乔宇副研究员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兰曼教授是本书的编委。新书以药物研发历程为书籍脉络,从人工智能算法基础、数据基础与表征到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三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每个关键阶段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与先进技术,剖析和展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受众面向有兴趣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度学习初学者、进阶者及工程师,同时包括生物和医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发人员。
华东师范大学于2022年成立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作为校管科技平台,聘请李洪林教授为中心主任。中心按照人工智能引领多学科交叉、产学研教融通的创办理念,通过培养和发展高层次人工智能药学人才,推动学校人工智能药学新兴学科建设并促进药学一级学科发展,建立国内外领先的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方法和平台,形成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发现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转化的良性循环。中心包括4个功能平台: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平台、人工智能药物合成平台、药理药效学评价平台、药物分析及药代动力学平台。此外,华东师范大学与临港实验室签署协议共建药学院,旨在以国家战略为牵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构建实验室体系的新模式,定制化培养国家战略任务需求的高精尖缺药学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目前在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如开发了多种底层AI新算法,包括新型Transformer框架、多形态知识抽取和数据挖掘技术;发展了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新型密度泛函;构建了多个AI靶标发现、药物设计和分子智能制造的软件平台;设计了系列用于超限制造的微纳流控芯片;并且基于上述AI技术和智能化平台,针对重大慢病,如心脑血管、肿瘤等开展示范应用,成功发现并转化了多个候选新药。